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动态 > 公示公告

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时间:2018-01-18       大    中    小      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文)相关规定,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2010-2025)》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工作开展后于2013年8月7日在壶关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第一次公示,现将规划环评有关内容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名称: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

2、风景旅游区性质与发展目标

(1)风景旅游区性质: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是以屏山峻立、嶂谷幽深、壶关峡水的自然景观为主体、蕴含太行精神与太行风情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是太行山地区峡谷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景区及重要的养生度假和避暑胜地。

(2)发展目标:国际化的景区型旅游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行山地区峡谷旅游目的地核心景区、南太行山地区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

3、功能定位

主体功能:与自然观光、科普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与峡谷休闲为主导功能;

拓展功能:养生度假、竞技娱乐、民间艺术采风;

提升功能:历史人文与特色基地。

4、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1)规划期限及分期目标

近期:2010-2015,快速增长阶段,进行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以及主要景观游憩设施的建设,初步实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进行品牌营销与市场开发,巩固核心市场。

中期:2016-2020,成熟发展阶段,完善各项设施的建设,扩大游客游览范围和接待规模,实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全面拓展东、中、西部地区市场。

远期:2021-2025,完善发展阶段,大幅度提升长治太行山大峡谷的旅游综合效益,实现规划目标,建成一流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

(2)规划范围

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范围界线:东至山西省行政界线,南至鹅屋乡,西起下石坡乡,北至县界,涉及树掌镇、桥上乡、石坡乡、鹅屋乡等乡镇区域。总面积187km2

5、空间结构

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空间结构规划为“1364”格局,具体描述如下:

“1”:一条旅游服务主轴,指沿壶关主线荫林公路依托沿线村落形成旅游服务接待的供给系统。

“3”:三个对外出入口管理区,指下石坡、福头、川底村三处对外出入口服务管理区。

“6”:六大峡谷景观游览区,指延展景观文化内涵的六个主题化发展的支峡片区。分别为水上峡关游览区、冲天峡谷游览区、峡谷幽湾游览区、跌宕峡谷游览区、神传峡谷游览区、壶关大峡谷穿越游览区。

“4”:四处旅游接待区,分别为川底旅游接待区、桥上乡旅游接待区、红豆峡旅游接待区及福头旅游接待区。

6、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包括航空、铁路和公路;风景旅游区规划设置三大出入口:下石坡、福头、川底,配建景区班车换乘中心,风景旅游区内部主路贯通主峡、与各级支路相接,形成一线通四环组织格局。

(2)服务接待设施规划

旅游区规划建立区外旅游接待城镇、区内景区旅游接待基地、旅游度假村、旅游服务营地和民俗接待点等五级体系。

3)市政工程规划

①给水规划

旅游区供水水源为七里栈泉流提水工程及地表泉流河水,原水经过净水处理后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旅游区总用水量为2685t/d。

②排水规划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结合本地区地理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雨水顺地势就近排入沟渠水体;生活污水经规划设置的污水处理站或环保型生化化粪池等处理后,用于农田林地等浇灌以及市政环境用水等需要。

燃气供热

规划旅游区内各接待设施、家庭宾馆等的冬季供热主要以电、液化石油气为热源,各行政、自然村以保留传统采暖方式为主,部分居民家庭视情况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电、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等;宾馆、家庭宾馆等的生活燃气原则上采用液化石油气,村民家庭和部分农家乐可以保留传统生活方式。

④环保环卫规划

旅游区内各景区、接待设施区要求生活污水全部经污水处理厂站或环保型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首先用于农业林地灌溉。规划在桥上乡设置环卫站一处,在桥上、福头、川底等处设置垃圾转运站各一处。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1)规划协调性分析

评价重点从外部协调性和内部协调性方面对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进行协调性分析。

规划外部协调性分析主要从发展目标、功能结构与布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风景旅游区用地四个方面,明确国家、山西省、长治市及壶关县相关政策、规划的具体要求,分析受评规划与上述规划的协调性与一致性。

规划内部协调性分析重点从各分景区的功能、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生态系统保育三个方面进行。经分析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的内部协调性整体较好。其中,规划各分区功能协调性与生态系统保育协调性较高;区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为协调。

(2)环境质量现状

①区域总体环境空气环境质量较好,监评价区所有监测点各监测项目均能满足《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级标准要求及相关标准要求。

②评价涉及地表水为淅河(郊沟河)各监测断面监测项目除总氮以外其余污染物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体水质要求。总氮超标原因主要是景区内村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水体中。

③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区域昼夜监测数据均能满足声环境功能需求。

3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本评价在计算景区生态容量、心理容量与经济容量的同时,综合考虑季节、气候、管理等外围因素,建议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环境容量以日容量9686人次/d、年容量212.12万人次/a,作为旅游管理的参考依据,合理控制景区游客规模,实施科学分流和有效管理,确保景区旅游质量。

4)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①大气环境影分析:风景旅游区服务设施日常运营产生的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相关功能区的要求。

②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风景旅游区运污水主要来源于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公建部分排放的废水,排水进入景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相关回用标准后,全部回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洒、生活杂用等,不外排。对区域地表水环境无影响。

③声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的噪声源主要为交通噪声、游客游览和娱乐活动造成的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涉及景区外范围区域,而在通往景区的道路沿线村庄等敏感目标分布较少,在合理控制车速、禁止鸣笛等措施的控制下,对沿线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不明显;游客造成的社会生活噪声主要在昼间,虽然其影响范围会涉及整个景区规划范围,但影响程度较轻。

④生态环境影响: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会使景区及周边的生境整体上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有所增加,会导致原有生态结构发生一定变化。但整体而言,区域整体的景观格局、植被、植物种类、群落分布以及动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和性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敏感物种也不会消失,整体生态结构和功能也不会产生变异和丧失。

在对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综合风景旅游区规划协调性分析、旅游环境容量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评价认为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符合国家、省、市、县相关政策与规划要求,规划布局合理,在采纳评价报告提出的规划补充优化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后,具有环境可行性。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减轻旅游区规划建设带来的环境空气影响,结合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重点针对垃圾收集站与污水处理站的恶臭影响提出减缓措施。

为减少垃圾收集站的恶臭气体,站内应使用专用全封闭垃圾收集箱,屋顶应设置植物防臭剂喷头,定期喷洒。同时为防治垃圾收集站造成的细菌、蚊蝇滋生,定期在垃圾收集站内喷洒杀虫剂。

为减少污水处理站恶臭气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使用天然的植物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可有效消除异味同时将污水处理站与周边的功能建筑用绿化带隔离。尽可能种植高大、能吸收臭气、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被,以减少恶臭周边大气环境的干扰。

(2)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防治污水处理站事故状态下发生出水超标排放的现象,评价建议污水处理站设置事故池、并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和切换系统,在此前提下,可确保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时的排水全部收集至事故池暂存,待事故结束后妥善处理

完善旅游区排水管网建设。管网建设与区内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确保各类污水得到集中收集处理。

优化旅游区污水处理系统。评价建议在适宜集中处理污水的景区设置污水处理站、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在不宜集中收集污水处理的景区选择小型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①通过解说教育,向游客、工作人员和公众解释保持自然声环境的重要意义;

游客进入景区敏感区前安排游览教育,设置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看管,禁止游客随意跨路游览,禁止喧哗;由导游引导时应由导游负责进行游览管理;

③加强旅游区内部交通组织管理,机动车进入旅游区后全路段及停车场禁止鸣笛,车辆全部限速行驶; 积极鼓励使用低噪声的绿色游览车。

为减轻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对风机、水泵等噪声较大的设备选用优质的低噪声设备。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规划旅游各景点处服务场所、道路沿线均设置了标准垃圾分类收集箱,其中主要道路沿线每隔100m设置一个分类收集垃圾箱;在醒目位置张贴“禁止乱扔垃圾”的标语;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管理;设置专门人员对各游客集中区域进行服务与管理

污水处理污泥:属一般固体废物,排入储泥池,环保吸污车定期吸走集中处理

餐厨垃圾交由壶关县环卫部门指定的有餐厨垃圾处理资质单位收集处理。

(5)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增加科研投入,遵循森林动、植物的自然演替规律,采用科学的、适合当地情况的方法进行森林保护和培育,创造一个多功能、复合型的森林动、植物体系,形成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旅游区内禁止乱砍乱伐、破坏山林及植被的行为;严禁采挖中药材,野菜,严禁攀摘花草。

重点对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的观赏植物(红豆杉)进行保护,对其生态习性、分布地点和生长发育特性开展研究,通过逐种记载,挂牌标志等建立科学严格的保护措施。

保护和恢复规划道路沿线的山林生态系统,加强山体半裸露区、植被损伤区的保育与植被恢复,培育建设道路沿线林网、林片,逐步提高旅游区的森林覆盖率,新增植被应使用当地树种,防止有害物种入侵,确保旅游区生态安全。

对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通过再造林方式直接恢复自然景观,使其与原有生态环境重新融为一体。

合理定价、控制游客规模;适度开发旅游项目、培育生态旅游文化;科学分流、科学宣传等措施控制容量。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结论要点

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压力。对此,评价在分析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依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重点对发展目标、规模、功能区与布局、基础设施等规划内容进行了评价,综合各环境要素影响预测评价结果和公众参与意见,分析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提出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以及生态调控策略,并要求从加强管理和培育生态文化等方面强化约束机制,从源头上缓解和消除不利环境影响。

总体上讲,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在秉持“生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依据评价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进行补充完善、对环保措施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的前提下,在重点关注旅游区整体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敏感保护物种及水源地保护的基础上,旅游区规划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太行山大峡谷风景旅游区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合理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放置在壶关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公众可以在公示期内去办公室查阅,也可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要求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及相关内容。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期限为:本公告公布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为规划范围内的居民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单位职工或团体、组织和管理部门。

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

(1)您对该规划的态度?

(2)您认为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如何? 

(3)您对当前区域环境问题的看法?

(4)您认为该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能否接受?

(5)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6)您对规划实施及环保措施的建议是什么?

(7)您认为对规划的实施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固定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向管理机构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交书面意见。

管理机构:长治市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开发管理中心

建设单位: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邮编:047300

联系人:闫主任

电话:0355-5520886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邮编:030002

联系人:陈工

电话、传真:0351-3531005

邮箱:sxep66@sina.com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2013年10月8日

关闭本页